他們會被2025甩在身後嗎——低端「中國製造」在波蘭
彷彿一夜之間,人人都在努力擺脱「低端」二字的限制。海外華商被歐盟法規、電商衝擊和「中國製造」轉型多面夾擊的薄利多銷模式,是否已進入寒冬?
Read More 他們會被2025甩在身後嗎——低端「中國製造」在波蘭Ning Hui, or Lulu. This site collects my journalistic work.
彷彿一夜之間,人人都在努力擺脱「低端」二字的限制。海外華商被歐盟法規、電商衝擊和「中國製造」轉型多面夾擊的薄利多銷模式,是否已進入寒冬?
Read More 他們會被2025甩在身後嗎——低端「中國製造」在波蘭牆的這一邊叫諾加萊斯,牆的那一邊也叫諾加萊斯。兩個諾加萊斯分屬美國與墨西哥,它們因邊境相連,也因邊境變得陌生。即便邊境上建起高牆,只要有金錢的誘惑與感性的驅使,總有人能找到穿牆的辦法。
Read More 他們在美墨邊境穿牆而過回收作為一種生活理念,其實也離不開政治經濟塑形。中國拒收洋垃圾不過一年,美國最熱愛回收的城鎮從產業鏈到市民生活都在吃力調整已有模式。
Read More 「回收還是我們的信仰嗎?」中國停收洋垃圾以後一批又一批的中國企業前仆後繼努力「走出去」。打響「中國製造」的名頭後,它們中最成功的那些需要面對一個更棘手的問題:如何「走進去」。與用性價比高的產品佔領市場同樣重要的,是懂得當地遊戲規則,以西方熟悉的操作和語言,改寫自己可疑的中國身分,逐步構建有利於自身的政商環境。華為正是嘗試「走進去」的中國企業中的一號玩家。
Read More 「一號玩家」華為:在歐洲建構「高層關係」的中國企業也許,「來自長壽村的神奇秘密」並不是酸奶,也不是長壽,而是一個順應了消費力的想像。有力量製造想像的人,才握有最神奇的秘密。
Read More 蓬萊有仙奶:被中國乳業打造的東歐長壽村「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依然對馬克思主義進行重點教育的國家,而恰巧,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旅遊市場。」 馬克思誕辰200週年,他的故鄉迎來了一支「國際紅色旅遊團」,在祭拜革命導師之後,這群中老年人還要馬不停蹄拜訪法國的周恩來故居。未來,這樣的旅行團還會更多,日程也更豐富。畢竟中德兩邊都有各自的理由,不斷發掘這個旅遊/思想教育的陣地。
Read More 讓中國人為「正確的」理由出國:國際紅色旅遊團2004年,全球跨國領養約46000起,其中一半領養家庭來自美國;2017年,美國跨國領養僅有4714起。在絕大多數領域都被「深度全球化」重新定義的半個世紀裏,跨國領養卻逐步變成被道德、法律和輿論聯合抵制的選項。世界上的孤兒並沒有變少,但開放領養的國家和願意領養的家庭都在減少。這個曾經風靡一時的跨國善舉是否就此沒落了呢?
Read More 四面楚歌?走向衰亡的跨國領養在霍爾茲看來,特朗普發起的關税戰是一場「經濟學原始人」主演的荒謬真人秀,對於解決實際問題於事無補。而中國,將無可避免地改變世界秩序。
Read More 經濟學家霍爾茲:貿易戰根源是產業競爭,特朗普的「關税牌」完全打錯重點在一個以「反對」而非「解決」為關鍵詞的時代,也許是否實現承諾並不重要。兩年前迎來第一位女市長的羅馬,似乎並不在意當初解決垃圾危機的承諾仍只是承諾。市長效力的反建制政黨五星運動卻深諳反對的魅力、承諾的秘訣,看来,羅馬人還得和垃圾共處幾年。
Read More 垃圾圍城的羅馬:當反建制的承諾無法兑現「離開這個老去的社會,遠方有給年輕人更好的機會。」19歲的意大利小鎮姑娘打點著行囊。她還沒有意識到,無望的情緒早已擴張: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對未來失去信心,擔心無法比上一代過得更好。
Read More 意大利年輕人:逃得了家鄉,躲不開時代